大吴、青山泉镇积极争创市基层基础示范镇
今年以来,大吴镇、青山泉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市、区综治基层基础工作要求,以平安创建活动为载体,以重点工作为抓手,规范基层,夯实基础,务求实效,积极开展综治基层基础示范镇建设,有力地保持了辖区社会和谐稳定。
大吴镇以创建徐州市中心镇为契机,坚持中心镇、示范镇建设“双轮驱动”,以资源共享、力量整合、运作高效、惠民利民的创建原则,强化全镇综治基层基础建设,提升创建水平。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广大村组干部、党员、民兵、群众的积极性,夯实综治群防群治工作基础。目前,全镇从事平安建设工作的专兼职人员共计470余人。同时,严格按照省、市要求,按人均1元标准将创建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拨付到位,专款专用。二是狠抓五大工程。新建政法综治服务中心,可用面积达540平方米,预计投入160余万元,11月份投入使用;扎实推进警铃入户工程,在确保完成80%安装任务的基础上,选择解台、荒里、建平等村建设“警铃入户”示范村,安装多功能科技型警铃,实现技术防范向智能防范转变;实施技防提档升级工程,对镇区、村级技防设施进行升级换代,全面提高乡镇区域治安防控水平,仅程楼一村,监控数就达20个;推进中心警务室规范化建设工程,切实加强五个中心警务室阵地建设,配齐人员,坚持24小时值守制度,主动巡逻防范,切实发挥警务室的防控功能;建设平安联动网终端控制系统,将专职保安队员全部纳入平安联动网,进一步强化巡逻监督管理。三是提升业务水平。强化“三项排查”工作,定期汇集、研判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不断完善社会矛盾调解对接机制,排查化解矛盾,掌控重点人员;坚持“平安联创”机制,深入推进平安家庭、平安市场、平安工地等13项系列创建活动,消除创建盲区,增强平安创建辐射力,形成齐抓共建的整体合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选择解台、瓦庄、湖里三村进行示范村创建,建立健全规范化综治办,配齐人员,配强设施,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打造“窗口形象”。
青山泉镇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综治基层基础示范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镇主要负责人为综治基层基础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切实把示范镇建设工作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一是强化镇、村综治组织建设。镇级综治办配备了5名专职工作人员,村级综治办明确村支部书记为各村综治工作第一责任人,另设一名村级专职综治办主任主抓业务工作,实现综治办、治保会、警务室、调委会、治安巡逻队等一体化运作;同时,把综治工作经费5万元和综治专项经费6万元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确保足额拨付到位;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一墙公示,真正形成有人管事、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章制事的村级综治组织网络格局,切实把维稳力量延伸到最基层。二是规范运行综治平台。建设高标准的政法综治服务中心,预计7月份可开工建设,年内可投入使用;全镇主要路口、重要路段、公共场所共安装20个高清度探头,发现黑屏及时修复,并与派出所监控中心实行联网运行,坚持24小时值守制度,规范警情处置;全镇45名保安全部加入平安联动网,并利用移动定位系统对保安巡逻情况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将同绩效工资挂钩;高标准建设4个中心警务室,配备交通、通讯工具和办公设备。坚持24小时设卡盘查和主动巡逻防范,发挥便民功能,深入社区深入群众群众代办户口申请,拉近了警民关系,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治安防范工作,形成警民共建局面;大力实施警铃入户工程,在去年已完成2900户的安装任务的基础上,今年再安装5100户,确保在6月底之前全部安装到位,提前半年完成全镇警铃入户80%的安装任务。同时,选取青山泉、张庄两个村,安装技术、功能含量较高的移动电话“平安通”,建设警铃入户示范村,扩大警铃入户工程建设影响。三是深入推进三项排查。严格落实村级每周排查一次,镇级半月排查一次的要求,将治安重点地区、矛盾纠纷和重点人员分类、基本情况、包挂领导、责任人员、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登记造册,确保对各类矛盾纠纷和重点人员都能及时掌握、分级化解和管控到位。同时,健全调解组织,在镇调解中心配备3名专职调解员,在全镇20多个企业、8个学校中建立了调解组织,配备了专职调解员,完善了信息网络,切实把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做实、做细、做强,不留死角。
(依据大吴镇、青山泉镇报送材料整理)